2025年9月份六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及对策建议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卫健委发布时间:2025-09-12 11:20
字号:

一、特别关注事件

二、重点关注事件

(一)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登革热流行特征,虽然报告峰值无明显季节性规律,但病例主要集中在810月。目前,东南亚国家仍处于登革热流行高峰季节,我国也即将进入登革热流行高峰期,预计9月我仍将出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且不排除出现登革热本土病例的风险。结合当前国内外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后续出现输入病例的风险较大,由输入病例引发本地病例出现的风险仍然存在。

2.对策与建议:1)加强联防联控,动态评估风险。加强部门协作疫情信息共享,确保实现早期预判精准、风险研判科学、应急处置及时;持续关注境内外疫情动态,结合我蚊媒监测等相关数据,科学动态评估疫情风险。(2)医疗机构应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传染病鉴别诊断意识;同时做好病例管理,一旦明确诊断,按要求做好防蚊隔离管理治疗,并及时进行报告。(3)疾控机构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检测试剂储备。加强预案准备和技术培训,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输入病例,规范开展病例管理和共同暴露者的排查和管理,根据要求开展社区和医疗机构可疑病例主动搜索以及核心区、警戒区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工作,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防止发生本地续发疫情。(4)强化蚊媒密度监测,对存在蚊媒病传播风险的重点地区重点环境,及时开展消杀处置。(5)各地要继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清积水、防蚊虫、早就诊”核心知识,重点指导居民清除室内外小型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推广使用纱窗、蚊帐和驱蚊剂。

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1.趋势研判:9月仍是我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不排除出现霍乱散发病例的可能。

2.对策与建议:1)医疗机构仍需规范开展肠道门诊工作,切实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病例。(2)疾控机构持续做好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尤其是甲鱼等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工作,并适时开展风险评估。(3)一旦出现疫情,疾控机构需按照《霍乱防治手册(2012版)》要求,及时做好调查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4)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完善水产品销售流通的登记溯源制度,对辖区内经营的外来水产品批发、零售摊贩/商户实施进购和销售登记,确保进购地址、数量、产品类型详细,严格落实“索证索票” 确保食品可溯源;同时加强甲鱼、虾等水产品的抽检工作,确保及早发现潜在带菌水产品,有效管控源头风险。(5)各地需继续加强对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公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引导群众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一般关注事件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410月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期。8月全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数较上个月有所下降,但较去年同期呈较大幅度上升。预计9月我报告病例数继续呈下降趋势,但不排除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死亡病例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1)全各地继续高度重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控工作,持续做好病例监测工作,尤其高发地区要定期开展病例、中间宿主、蜱虫带毒情况等监测,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2)医疗机构要做好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疗技术培训,提高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并加强病例管理,严格病例出院标准,同时做好院感防控工作,严防出现院内感染。(3)疾控机构对辖区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落实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应及时开展死亡原因专题分析,针对病例的发现、报告、优化转诊、救治等各个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切实降低病死率。(4)继续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多渠道多方式宣传疾病防治和蜱媒生物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病毒感染途径和发病风险,掌握蜱防护知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蜱叮咬,发病后及时就医。

(二)结核病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结核病流行特征,9月正值学校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学校报告结核病例会有一定幅度上升。预计9月报告结核病病例数将呈上升趋势,且需关注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1)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强化部门间的联防联控机制。(2)切实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结核病筛查工作。(3)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做好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的病例报告和治疗管理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4)疾控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使用推广的磨合期做好医防系统信息传达机制的建立;及时开展学校等聚集场所疫情处置,防止疫情扩散,适时开展风险评估。(5)加强学校结核病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群体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

(三)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1.趋势研判:9月野生蘑菇生长茂盛,误采误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湿热天气有利于微生物快速繁殖,食品易受污染或变质,安全风险仍较大。预计9月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及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

2.对策与建议:1)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食堂、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以及原料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重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2)医疗机构需重点关注聚集性病例特征(如同食品暴露史、地域集中性),及时报告可疑线索,以便快速启动流调溯源;同时加强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事件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3)疾控机构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的分析,准确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高流调人员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处置方面能力。(4)加强公众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深化科普警示教育。根据本地居民采食野生动植物、野生菌,以及农药使用、存放和家庭内食品加工制作等饮食卫生习惯,及时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预警提示,减少因自采自食、误服误用等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