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与改善亚健康状态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卫健委发布时间:2025-05-08 09:06
字号: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不健康但尚未生病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亚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并不只是身体上的不适,还包括心理、精神上的不平衡,表现为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问题。

从中医角度来看,亚健康通常是由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健康并非仅仅是身体无病,更是一种身体、心理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完美状态。在人体中,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这种平衡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健康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当某种致病因素出现时,人体原本和谐的“阴平阳秘”状态被打破,阴阳失去平衡,疾病便随之而来。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中医学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理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就明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不仅重视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通过调节身体的内在平衡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青少年亚健康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然而在现代社会,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情绪也容易出现较大波动。这些因素常常导致青少年出现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亚健康表现。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多与肝气郁结、心脾两虚有关。

1.疏肝解郁:青少年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胸闷等。可使用柴胡、香附等中药,针对情绪压力大、肝气郁结的人群,能够疏肝理气,调节情绪。

2.健脾益气:长期的学习压力使许多青少年脾胃虚弱,表现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中医可通过健脾益气来提升精力,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芪、当归等,能够帮助增强脾胃功能,改善疲劳感。

3.心理调节: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主张调节情志以保养健康,尤其是在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时,学会释放压力尤为重要。可以通过练习冥想、呼吸训练等方法,调节心情,保持心态平和。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压抑会导致气机阻滞,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要重视情志调养。

二、中青年亚健康

中青年人群大多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常常需要熬夜加班,饮食也难以保持规律。这些因素使得中青年人群容易出现失眠、焦虑、肠胃不适、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问题。

1.调和气血:中青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容易气滞血瘀,出现胸闷气短、肩颈酸痛等症状。中医通过调和气血的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若出现疲乏、面色苍白等问题,可使用黄芪、当归等药物,可以补益气血。

2.起居养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保持生活的节奏和秩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帮助身体恢复和调节。穿着应舒适合体,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服装。

三、老年亚健康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往往容易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1.补气益气:中老年人体质逐渐衰弱,气虚、阳虚的表现较为突出。气虚的人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说话声音低微、懒言少语、全身感到疲乏无力,稍微活动后就容易气短喘息,还可能经常出汗、头晕、心慌,面色显得萎黄,食欲减退,甚至性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对于气虚的人来说,需要通过补气来改善身体状况。在药物方面,可以选择人参、黄芪、党参、五指毛桃等中药材。在饮食调理上,牛肉、鸡肉、白扁豆、大枣、鲫鱼等食物都有助于补充气血,增强体质。气虚若未能得到及时调理,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阳虚。阳虚不仅具有气虚的常见表现,还可能出现畏寒怕冷、偏好热饮、体温偏低、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在调理身体时,若需增强阳气、温煦身体,可选择补阳、益阳、温阳的方法。对于补阳虚,药物方面可选用红参、冬虫夏草、肉桂等具有温阳功效的中药材。在饮食上,可以多吃羊肉、海参、桂圆、虾、韭菜、桂皮、茴香等温性食物,这些食材有助于补充阳气,改善阳虚症状。

2.适度运动: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如太极、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调节心情,缓解精神压力。适度的运动能帮助身体恢复平衡,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