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学习考察医养结合工作调研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卫健委发布时间:2024-06-17 15:06
字号:

六安市学习考察医养结合工作调研  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等重要指示批示,我省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精神,切实加强医养结合工作和老年学研究,学习借鉴合肥、安庆和滁州三市的先进经验、工作方法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发展水平,由六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老年学学会会长薛建宏同志带队一行9人于2024年6月3日至6月6日赴安庆岳西县天悦湾医养康服务基地、鸿福养老服务中心、天堂湖养老服务中心和桐城市永锦医养康复中心,赴滁州学习考察琅琊区乐康老年护理中心和天长市广陵街道二凤社区养老服务站、天长市金太阳老年公寓,赴合肥学习考察合肥市巢湖中铁佰和护理院学习先进经验。

 

二、特色性工作

(一)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事业发展,全力做好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基础工作。一是在政策扶持上出实招。将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促进养老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一视同仁支持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壮大。二是在财政投入上动真格。统筹财政资金、彩票公益金、社会资本等,支持老年人就医环境优化、养老机构环境改善和康养服务业发展。出台《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将2家医养签约、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长护基金85.8万元。三是在人才支撑上做文章。实施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引导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进修轮训,吸纳100余名医务人员专门从事医养结合工作。出台养老护理员入职奖补及学费代偿、补偿等激励政策,累计培育养老护理人员198人;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12个,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水平。

(二)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滁州市医疗养老结合服务基本规范(试行)》,加强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管理。成立滁州市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专家组及临床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组织三期试点机构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卫健委安宁疗护业务培训。目前,全市11家试点机构,已设置安宁疗护床位88张,为100多名老人提供安宁疗护相关服务。天长市累计投入3800多万元,建成有养老服务站73个,其中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超40%,初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建设。按照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要求,每年至少建设1个嵌入式养老机构,已建成综合体1个,今年在建1个,跟进储备后续项目3个。倡导“资源共享、阵地共用、资金共融”,强化机构养老服务站医务室标准配置,至少配备一名执业医师和一名注册护士,支持服务站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联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健康指导、陪同就医等服务

(三)合肥市中铁四局斥资约50亿元,联合安徽省投资集团在巢湖畔打造的安徽省首个健康养老示范项目,总占地面积近 2000亩,分二期开发,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6.7万m2,可容纳约1600位老人。二期可容纳约4500位老人。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建立绿色转诊、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等机制,着力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养结合服务,并荣获“安徽省智慧养老机构”“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

 

三、对我市工作借鉴

(一)政策、资金、医保、人才多措并举,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省市县要联合财政支持,扩大财政对养中设医机构给予资金补贴,给予公立医疗机构政策支持,鼓励民间办医、资金涌入,医养要“无缝对接”,政策也要创新、衔接,需要民政、卫生、人事、医保、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加强协作,尽快联合出台统一政策,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实施“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还要支持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培育,给予从事医务人员激励政策。

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扩大医养结合资源规模进一步营造更好的医养结合政策环境,加大相关投入,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简化创办手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养结合工作。对相关机构实施卫生准、民政扶持和医疗保险定点等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行业规范,包括可操作性的设施标准、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医疗护理行为等,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经营依据。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自建、共建或对口帮扶医养结合机构,想尽办法扩大医养结合资源规模。充分整合“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有资源。建议基层医疗机构拿出更多的床位转化为老年康复床位,增设医疗服务流动车,为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铺开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畅通合作渠道。鼓励全市养老机构与医院签订合作,通过医生巡诊、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各乡镇卫生院持续优化乡镇康养中心(敬老院)康复病区服务措施,组织由3-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养结合专项服务小分队,每周不少于1次提供健康巡诊、巡查、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等基本康养服务,乡镇派驻一名专业医生入住康复病区,负责日常巡查、用药指导和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

(四)推广安宁疗护工作,试点推开。安宁疗护在养老体系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基层服务基础。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区(房),并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家庭医生参与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提供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方式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政策上配套,加快医养结合发展。要加大医养结合资金投入,既要鼓励原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又要鼓励原有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为此,需要制定统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准入标准,需要降低养老机构创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门槛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亟需加强对现有护理人员和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建立与劳动付出匹配的薪酬制度。在职业发展上,要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科研申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引入和培养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养结合工作。

养中办医规模化,增加服务供给。通过在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置医疗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开通医保服务,以“驻点托管”的方式,为养老机构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基础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同时,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养老机构与市、县综合型医院建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机制,协作医院定期委派专家到养老机构开展巡诊,实现“小病院内治、大病办转诊、慢病有人管”的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医疗嵌入常态化,提升养老品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巡诊服务协议,组建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巡诊服务,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全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签约率达100%。在城区,试点建设社区康养中心,聘请专业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基础健康服务,有条件的康养中心聘请1-2名执业医生定期坐诊,开展诊疗服务,全市已累计建成社区康养中心31;在农村,试点乡镇敬老院作为乡镇卫生院康复病区,纳入卫生院日常管理,既缓解卫生院床位紧张,又为敬老院提供医疗服务保障金寨县25家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已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床位互补利用、互利共赢,养老品质得到提升。

(四)安宁疗护规范化,做好临终关怀。我市近期正在开展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发布《六安市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序开展设立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安宁疗护病房,鼓励设立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病床。在全市初步构建起以三级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为核心引领、二级医院安宁疗护病区为基础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宁疗护病房及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广泛覆盖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体系,确保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