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金安区医养结合工作汇报
金安区医养结合工作情况
一、金安区工作情况:
截止2024年9月,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达15.8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占比达19.12%。近年来,金安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针对老年人对生活照料需求和健康服务需求相叠加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实际,围绕“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目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需求。
1、养中办医。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开办医疗机构,按照床位在500张以上、150—500张、150张以下的标准,分类设置护理院、医务室、巡诊室。比如,安徽如龙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属医疗机构如龙护理院,共设置养老床位约411张,设立了内科、外科、全科、中医科、慢性病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医疗设施设备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标准,并与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四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目前实际入住约200人左右。乐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金安区范围有7家医养机构、5个卫生室,共有养老床位约500张,入住约300人左右,并与六安市四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
2、医中办养。医疗卫生机构发挥自身设施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增设、转型等方式,拓展老年养护、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拟依托孙岗镇中心卫生院老院区,利用其闲置的楼房进行装修改造,设置专业护理床位,拟将孙岗镇卫生院老院区改造为医疗机构主办的“医中办养、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收治处于康复期、疗养期和病情稳定期的老年人。
3、养医签约。全区有22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周边的养老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巡诊室,将入住老人纳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每周派医护人员进行巡诊,每年开展健康体检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并对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其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逐步构建起“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送回养老院”的模式。以银和养老院为例,银和养老院有专职医生全天候坐班就诊,定期对入住的300多名老人例行一次健康查体,小病在养院内进行治疗,大病则去医院予以救治。
4、示范创建:2023年我区六安乐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北二十铺分公司获得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皖卫函〔2023〕304号),2024年安徽如龙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争创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省专家组已于8月19日进行了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养机构难办。“医养结合”的“医”,并不是单纯的吃药、打针那么简单,应该至少达到一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水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诊疗项目、医疗器械设备和医护人才力量,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条线,经费专列,专款专用。
医护人才难招。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执业,业务范围变窄,工资收入过低,缺乏发展前景和岗位吸引力,造成医护人员不愿到养老机构就业,即使进入了也是频繁流动,队伍不够稳定,在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但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仅能开展院内医疗服务,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
资金难筹。金安区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共22家,医养结合床位数3846张,报告期内入院2038人,利用率:53%,尽管医养结合机构数量不少,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总体床位利用率偏低,再加上微利经营甚至亏本经营,实在没有更多的资金再去设置医疗机构或聘请职业医生。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这一难题渐趋突出,尤其是养老中的医护需求愈来愈旺盛。农村养老资源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养老资源相对匮乏,如养老机构数量较少、质量参差不齐、医疗设施不足等。生活条件差,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较差、居住环境较差等。社会关爱不足,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爱相对不足,尤其是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较少,使得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服务单一,农村养老服务相对单一,缺乏针对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下一步工作重点,需要从政策、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提高养老金水平,加强农村医疗资源建设,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等。
四、工作建议
1.健全评估机制,民政、卫健、医保三方共同成立评估组织,制定方案,对各机构进行评估。
2.明确收费标准:规范统一辖区内医养结合机构收费内容和标。
3.医保政策支持:对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的护理、康复给与医保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