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份六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及对策建议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卫健委发布时间:2024-09-11 09:48
字号:

一、特别关注事件

二、重点关注事件

三、一般关注事件

(一)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我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9月病例报告数可能较上月降低,仍存在出现霍乱散发病例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1)各级医疗机构仍需规范开展肠道门诊工作,切实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病例。(2)疾控机构持续做好肠道传染病相关监测工作,尤其是甲鱼等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工作,适时开展风险评估。(3)一旦出现霍乱疫情,疾控机构需按照《霍乱防治手册(2012版)》要求,及时做好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4)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食品监管工作,对辖区内经营的外来水产品批发和零售摊贩/商户实施进购和销售登记,确保进购地址、数量、产品类型详细,严格落实“索证索票”确保食品可溯源;同时加强对外来水产品,尤其是甲鱼、虾等水产品的抽检工作,确保及早发现潜在带菌水产品,有效管控源头风险。(5)各地需继续加强对霍乱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健康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公众自我防病意识。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SFTS流行特征,4-10月为SFTS的流行期。8月报告的SFTS病例数较上个月、去年同期均呈不同程度下降,预计9月我报告病例数继续呈下降趋势,但不排除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死亡病例的风险。

2.对策与建议:(1)全各地需继续高度重视SFTS的防控工作,继续做好病例监测工作,尤其高发地区要定期开展病例、中间宿主、蜱虫带毒情况等监测,明确病原流行特征、人群感染状况、蜱消长及携带病毒情况,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2)疾控机构对发现的SFTS病例,应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溯感染来源,查明传播途径,填写《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个案调查表》;对发现的SFTS死亡病例,应及时开展死亡原因专题分析,针对病例的发现、报告、优化转诊、救治等各个环节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切实降低病死率。(3)各地医疗机构应做好医护人员对SFTS的诊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敏感性及临床救治能力,着力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转诊意识,强化病例的及时发现和定点救治能力;同时要加强院感防控工作,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对SFTS病例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等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防出现院内感染。(4)各地要继续强化SFTS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健康教育方法,针对性的开展宣教活动,特别是指导高危人群减少蜱的接触暴露做好野外作业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和胶鞋,裸露部位喷驱避剂),提高公众蜱传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趋势研判: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在7月底达到小高峰后,8月呈现明显下降态势,预计后续网报病例数、哨点医院新冠病毒阳性率等指标将继续下降至较低水平。

2.对策与建议:(1)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各地要继续做好新冠病毒变异、哨点医院等多渠道监测工作,实时掌握疫情变化态势,重点做好变异株监测,针对新出现的变异株及时开展流调掌握其致病力、传播力等变化情况。(2)抓好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各地要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工作,落实晨(午)检、病例报告管理、校舍通风消毒等措施,严防校园聚集性疫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月子会所等要做好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加强外来人员管理,降低疫情引入传播风险。(3)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继续按照要求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积极引导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目标人群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加强人群健康教育,重点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室内通风换气、物品消毒等核心信息,提高个人新冠病毒感染防护意识。

(四)猴痘

1.势研判:我市仍存在猴痘疫情的输入及传播风险,目前病例主要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发现,在该人群容易造成多链条隐匿传播风险,但由该类人群引起一般人群规模性传播和流行的可能性小。

2.对策与建议:(1)强化医疗机构猴痘样病例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继续按照现行猴痘监测方案做好猴痘样病例监测,组织开展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与强化监测意识的新一轮培训,提高主动询问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男男同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史的意识,提升病例发现效率。(2)继续对重点人群加强干预。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继续做好猴痘健康教育干预的同时,强化非洲猴痘分支I疫情风险的健康教育干预,不要与猴痘样病例性接触,有猴痘样病例接触史、或出现发热、皮疹等猴痘样症状者,要及时报告、及时就诊。(3)发现猴痘分支I型病毒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后,需加强疫情调查和处置力度。要按照《六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疾控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公安、工信等部门的协调,第一时间共同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排查和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防控方案落实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4)加强实验室检测的分型鉴定。对境外输入病例以及与入境人员密切接触的本土病例,应进行基因组测序或使用分型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以明确病毒型别,做到应测尽测、测后即报。

(五)钩体病

1.趋势研判:根据既往钩体病流行特征,8-9月为钩体病的流行期,预计9月我市出现钩体病例的风险仍然存在。

2.对策与建议:(1)消灭和管理传染源。开展灭鼠防病运动,病例流行区内应灭鼠,管理好猪、犬、羊、牛等家畜,加强动物宿主的检疫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和食物,防止鼠和病畜尿污染,对流行区的水稻田、池溏、沟溪、积水坑及准备开荒的地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地结合水利建设对疫源地进行改造;加强疫水管理、粪便管理、修建厕所和改良猪圈、不让畜粪、畜尿进入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中;对污染的水源、积水可用漂白粉及其他有效药物进行喷洒消毒;收割水稻前放干田水,或放农药处理;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3)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避免在疫水中游泳、嬉水、涉水。加强个人防护、皮肤涂布防护药。尽量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4)预防服药。疫区居民参加收割、防洪、排涝可能与疫水接触的人员,应尽可能提前1个月接种与本地区流行菌型相同的钩体多价菌苗。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