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尊敬的周进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投入保障义务人员薪酬待遇的议案》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定实施“健康六安”行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我市共有10家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县级三级医院全覆盖。霍山县医院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之一,是六安市公立医院中首家获得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被授予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称号;率先在全省完成中心药房建设,率先在集团内上线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规范药品使用,加强医保监管。全市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85%左右,较改革前上升17个百分点,跨省就医人数占比5.45%,优于省级考核目标值,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二、关于所提意见的答复
(一)政府层面
1.合理规划设置。我市于2019年7月和12月开始分别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目前共有13家医共体和2家医联体,全市所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均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和“五包十统一”建设路径,从资金打包、清单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落实,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落地见效。霍山县、金寨县先后多次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动,并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医共体,六安市人民医院与金安区、六安市中医院和裕安区“双体共建”工作进展情况良好。
2.加大政府办医责任。《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六安市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的通知》(六政办〔2019〕39号)文件明确“市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县区所属),由县区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和财政事权”,县区财政承担对县级公立医院投入支出责任。2023年,县区财政立足各自部门职能,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全市公立医院支出29874万元,其中,县级公立医院支出22498万元。
(二)卫生主管部门层面
1.落实医共体管理自主权。坚持县域医共体服务主体定位,牵头医院对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具体管理权限,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等统一管理,共同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绩效考核及职务任免;在医共体内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的基础上,根据医共体建设和各医疗机构业务开展需求,对医共体内部人员实行统一调配,职称晋升指标统筹使用,充分利用编制岗位数,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有效缓解医共体内职称晋升“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现状。
2.建立财务统一管理机制。医共体内设立财务管理中心,接受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监管,实行总会计师财务审计总负责制,会计师由财政部门选派;医共体内财务实施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核算,成立医共体内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核、服务价格、院内招标采购等管理办公室,负责医共体内一切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收入独立核算、财务统一管理、资金统一使用、物资统一调拨、绩效统一分配”;强化财务资金使用管理,完善财务审批流程,实行总院院长“一支笔审批”制度并有权调度各所属医共体集团账户资金,大额资金支付严格按照“三重一大”规定执行。
(三)县级公立医院层面
1.沪六合作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已有16家医疗机构与上海市25家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合作,共有合作项目47个,其中医联体20个、科联体8个、专科联盟7个、远程医疗服务5个、名医工作室7个。开展义诊代教科普活动,包含上海瑞金医院、复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医院、市一院、市十院、皮肤病医院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开通视频会诊看名医,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开展白玉兰远程培训、专家巡回医疗、医疗专家讲学、人才培养培训等项目,启动六安市卫生健康骨干人才赴沪进修培训工作。
2.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针对我市异地就医较高的肿瘤、心血管、儿科等病种,通过建设诊疗分中心、专科联盟等方式重点建设,逐步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皖西肝胆疾病诊疗中心每月安排4-5名专家赴我市开展坐诊、手术、带教等活动,累计接诊患者972余人次,开展复杂手术40余例;上海交通大学3D打印创新中心六安分中心累计服务临床病患1500余例,帮助我市提升32项专科技术能力,极大促进骨科、肿瘤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特定专科的精准化治疗,上海-大别山医学3D打印与智慧医疗论坛在我市举行。加强与省级医院合作共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金寨县政府依托金寨县人民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明确心血管内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六安市中医院即将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省立医院托管舒城县人民医院工作稳步推进,安医大二附院与霍邱县人民医院、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长期合作,定期坐诊,开展帮扶带教等。
3.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依托“上海-六安”对口合作机遇,邀请市外专家来我市定期坐诊,2024年一季度共推出名医有约10期,市外专家来坐诊约600人次。深入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系列活动,引进和培养博士研究生48人、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我市现共有高级职称3600余人,拥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49人,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109人,为六安卫生事业发展汇聚人才资源。
4.增强医学人才培养培训。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做好招收、培训的实施工作。推进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政策,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合理待遇。加快全科医生培养。不断落实全科医生培训和使用激励机制,改革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探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补助、设立全科医生岗位津贴等方式提升全科医生工资待遇;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空间。强化全科医生保障,在评奖评优、职称晋升、培养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推进村医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村医定向委托培养、村医高职(专科)学历提升、中医师承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开展六安市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全市共设有145个岗位,共78人通过招录考试和考察考核,目前正在公示,公示后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办理入编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综合医改目标方向,继续深化完善各项工作举措,满足全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新需求、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我市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感谢您对我市综合医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市卫健委
联系电话:0564-3379206
2024年6月12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人选工委、霍邱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