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及计划
2023年以来,六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医疗服务、中医药事业、对口合作、公共卫生等重点工作,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卫生健康工作
(一)综合医改纵深推进。一是县域医共体创新实践初见成效。金寨县组建卫健党工委,试点党建引领三医联动改革路径,连续三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霍山县探索成立“霍山县医共体总院”,下设3家医共体集团,创新实践入选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3)》。二是城市医联体网格逐步健全。调整优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布局,市级三家公立医院牵头组建10个社区医联体,城市医联体街道社区覆盖率100%;市人民医院与金安区医疗集团共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市中医院与裕安区政府签约托管裕安区中医医院,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托管舒城县人民医院。
(二)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医疗资源加快扩容。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91个,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家,实现县级全覆盖,二级医疗机构29家,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场审核。二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建成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1个,全年新增省级重点学科5个、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12个,带动诊疗水平稳步提升。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1898个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和村医定向培养,基层健康“守门人”作用充分发挥。
(三)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一是强化部署推进。印发《六安市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卫健中医秘〔2023〕4号),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市、县中医医院建设,推进市校共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市中医院成为全国第一批胃癌、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新建金安区中医院、裕安区中医医院,实现县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加强特色专科创建,积极培育中医人才,全市现有41个省级以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专病,37名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实现“名医”“名科”数量双增长。三是发展健康产业。依托皖西学院组建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研制发布国家标准《霍山石斛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其“皖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四)对口合作取得实效。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抢抓“上海-六安”对口合作机遇,全市现有13家医院与上海市26家三甲医院对口合作,共有合作项目40个,其中医联体20个、科联体3个、专科联盟8个、远程医疗服务4个、名医工作室5个。上海交大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六安分中心、东方肝胆医院皖西诊疗中心、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皖西诊疗中心等揭牌运营。全市共选派70名卫生管理干部、临床骨干医师、公共卫生骨干赴沪学习培训;启动白玉兰远程培训项目,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实施“名医有约”惠民行动,共有130余名知名专家来我市坐诊,多次举办巡回义诊,惠及2万余名患者。
(五)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改善。一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累计建成国家卫生县城3个、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18个、省级卫生村(社区)25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03个,金寨县、裕安区成功创建全国健康县区。二是全面加强疾病防控工作。聚焦“保健康、防重症、抓救治”,创新推出“五诊”工作机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新冠感染“乙类乙管”实现平稳过渡;重点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全年未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三是全面实施惠民工程。实施“健康口腔”暖民心行动,上海雅悦口腔医院落户六安,公立二级口腔专科医院皖卫附属口腔医院正式开诊;全年新增牙椅数83台,局部涂氟项目完成进度132.85%。创新开展“健康服务进家园”活动,组织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在21个小区试点开展嵌入式健康服务,实现健康关口前移。在叶集区试点开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实现疾病检出率、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三提升”。
(六)生育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将“托育服务体系”纳入《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贯彻落实安徽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六发〔2022〕21号),明确各县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托育机构,1个公办独立托育机构,2025年全市总托位数达16000个,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生育支持政策落实措施逐步完善。二是建立奖补机制。印发《六安市托育工作奖补激励方案》(六卫健〔2023〕49号),落实对县区新增普惠托位、新增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奖补措施。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托育机构数227家,其中单独托育机构41家,托幼一体化幼儿园186家;2023年暖民心任务数新增托位4200个,实际新增托位数9304个,完成率221.52%,总托位数达15721个。
2024年,六安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综合医改,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推进健康六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