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安市三季度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安排,现将三季度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全市共设置医疗卫生机构2904家,三级医疗机构增至10家,实现县级全覆盖。持续推进“三合理”专项行动,对全市28个质控中心和13家二级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或在线查阅病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逐项整改,逐渐规范医疗行为。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在全省的临床路径比赛中获优秀名次。出台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和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市级方案,定期开展调度。稳妥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及时设置公布举报途径和廉洁账户,聚焦两个关键,开展层层谈心谈话,促使医务工作者“有错”向“有为”转变。
二、综合医改成效显著。金寨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霍山县医院医共体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医共体;金寨县在全省综合医改示范点建设推进会上交流发言,多项做法获得肯定;市级普通耗材带量采购9个品种18个品规正式落地;六安市人民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正式启用,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印发《六安市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发挥“西山药库”中医药资源优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召开2023年六安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推进中医药工作;持续推进市 政府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第四附属医院。第三届全国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一届金寨灵芝文化节在金寨县举办,进一步推进大别山区药用菌产业发展。新增第五届授牌“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10个,已获评7个品种“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28个,为全省最多。开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中医药振兴发展——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大型义诊活动。省政府参事室来我市调研,专题听取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四、公卫服务超额完成。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为三级妇幼保健院;全市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完成全年任务117.57%,农村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完成全年任务148.89%。专项部署新冠及秋冬季其他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调查处置、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措施落实。
五、卫生创建持续发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是全省唯一一个通过暗访评估的城市。建成国家卫生县城3个、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18个、省级卫生村(社区)251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03个;全力推进“健康六安”建设,六届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金寨县、裕安区成功创建全国健康县区,金安区顺利通过省级健康区验收,霍山县、舒城县、叶集区启动省级健康县区创建。
六、民生保障稳步实施。共有医养结合机构45家,创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1家、省级优质医养结合机构3家、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项目中心18家,区域内每千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9.89张。新建口腔医院2家,新增牙椅数83台,局部涂氟项目完成进度132.85%,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项目完成进度143.56%;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牙椅数及单独设置口腔科占比均已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数。
七、双招双引和沪六合作成效不断。“双招双引”有力推进,立足我市产业实际,主动上门对接,争取引进一批有产业带动性的项目落地,提升产业规模水平。沪六合作成效显著,全市已有12家医院与上海市19家三甲医院对口合作,共有合作项目32,其中名医工作室5个。“名医有约”活动持续开展,共有130余名上海专家来我市坐诊,惠及2万余名患者。已选派首批50名卫生管理干部、10名临床骨干医师、10名公共卫生骨干赴沪学习培训。
2023年还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下一步,我委将认真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并对照省卫健委印发的年度目标考核方案,找准问题短板,及时补差补缺,着重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巩固深化综合医改成果,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统筹抓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生命健康产业上下功夫、出实绩。同时,持之以恒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和行业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着力营造清风正气行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