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9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卫健委发布时间:2023-06-19 18:17
字号:

尊敬的万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别山中医药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大别山脉连绵数百里,南北的气候环境截然不同,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六安1866种药材,其中霍山石斛、灵芝、茯苓、断血流、黄精、天麻6种中药材名列“十大皖药”。六安市中医药的发展有着悠久历史。自宋至清见诸记载的六安籍医家就有近百人,医著就有30余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中叶北宋末年舒州(今舒城)人李惟熙。近代,境内有知名医家20余人。如霍山徐大桂,在临床上对内、外、妇、儿各科有相当造诣,外感以治瘟病见长,内伤以疗肝病卓著,著有《脉诊会解》、《医法直指》、《伤寒论类要注疏》等书。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杜兆雄先生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中医(皋陶)淠衡钝斋学派代表性传承人,创新提出中医“四添”保健学说,中医肿瘤病机治略学说和系列疗法,对皋陶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影响深远。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连续出台了《六安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六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六安市西山药库发展规划(2020-2030)》,强力推动西山药库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实施,对推动皖西中药资源开发和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印发了《六安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方案》《六安市落实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六安市贯彻落实<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任务清单》,推动民间医学保护传承,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高品质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我委大力支持皋陶医学建设,将皋陶医学纳入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要内容进行打造,将皖西地区中医药研究挖掘纳入《六安市落实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开展皖西地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流派传承的挖掘整理。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应用。加强基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循证研究,组织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科技攻关。开展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民间验方、院内制剂的研发。推动皋陶医学文化列入我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宣传内容。同时利用安徽省中医药宣传周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交流传播平台,大力宣传皋陶医学,市县联动以中医药健康你我他”为主题多次开展文化推进活动,组织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科普讲座和健康素养调查等系列活动,推广普及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法,提高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推进中医药走进百姓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委、政府《六安市落实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六安市贯彻落实<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任务清单》,加强调查研究,继续完善相关政策,争取省级层面更大项目、资金、科技等支持,协调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在皋陶医学相关中医药文化研究建设中,争取人才、项目资金、科学研究、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动皋陶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皋陶医学的宣传和推广。依托我市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等平台,鼓励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会等活动,展示皋陶医学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皋陶医学。

二是加强皋陶医学的研究和开发鼓励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合作等方式,对皋陶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支持开发皋陶医学特色的中医药产品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皋陶医学。

三是加强皋陶医学的人才培养。依托开设医药类专业的本地高校和市、县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开展中医药相关培训,培养一批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形成皋陶医学医研学用专业化队伍,更好传承皋陶医学学术文化思想,助力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市卫健委

联系电话:3379573               

      

六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7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